上海市中心最黄金地段,这里被网友“云监工”了两年,终于迎来了开放的消息。这个备受关注的项目,如今已经全面竣工,即将向公众开放。网友们纷纷表示,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他们迫不及待想要亲眼见证这座现代化建筑的辉煌。
这座位于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的项目,自开工以来就备受瞩目。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设计理念,该项目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在过去的两年里,网友们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关注着项目的建设进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云监工”。
如今,随着项目的正式开放,网友们的好奇心也达到了顶点。他们纷纷表示,将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感受这座现代化建筑的魅力。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这座项目能够成为上海市的又一张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了网友的期待,这座项目的开放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表示,将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开放,确保公众能够安全、舒适地体验这座现代化建筑。同时,也将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上海市中心最黄金地段的项目,经过两年的“云监工”历程,终于迎来了开放时刻。网友们纷纷表示期待已久,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现代化建筑的辉煌,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相关内容:
走入上海豫园商城
不论走哪条路线
必然会看到
翼然立于水中的湖心亭
↓↓↓
(有没有感受到浪漫色彩!)

不过,从2023年起
湖心亭便开始了修缮工作
很多网友都在期待
湖心亭的重生
"什么时候修好啊"



好消息来啦!
7月10日
湖心亭终于完成
历时近2年的保护性修缮
向公众开放
"湖心亭"的前世今生
上海豫园商城的核心地标湖心亭,有240年的历史,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其前身为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的园林景观"凫佚亭"。
1784年,凫佚亭旧址被集资重建,更名"湖心亭"。1855年开始,湖心亭成为上海最早的商业茶楼。
在它170年的茶楼经营史中,文人墨客在此汇聚,包括文化巨匠巴金、曹禺、郭沫若,他们常常酬唱应和,吟诗作画,日久天长,湖心亭渐渐成为老城厢内最有雅趣的茶楼。如今,巴金专座依旧保留,还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王座,彰显尊荣。



国家政要品香茗、闻丝竹,全榫卯结构的建筑和非遗茶艺,让湖心亭茶楼成为不折不扣的"海上第一茶楼"。
历史上,湖心亭曾多次扩建,最重要的一次扩建为1924年,商人刘慎康接盘湖心亭后,加建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榭式建筑,从而形成了今天湖心亭的格局。
1982年湖心亭茶楼大整修,保留了古朴典雅而玲珑秀美的外观,内部装修也更具书香气,实行上下堂分区域经营;直至2023年10月,湖心亭茶楼营业移至豫园老街,原址开启为期近两年的保护性修缮工作。


九曲桥畔"海上第一茶楼"
焕新归来!
今天
湖心亭终于完成修缮工作
再次和大家见面
本次修缮
复原了榫卯飞檐、歪闪的梁柱
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
东方生活美学承载空间
豫园商城特邀
曾参与故宫文化创意项目的
国际设计大师梁建国
担纲湖心亭修缮的内装设计
一起来看"重生"后的样子吧~
焕新归来的湖心亭茶楼"修旧如旧",一楼设茶堂、散座区及吧台,以花梨木色、哥窑裂纹灯饰等元素呼应茶楼与九曲桥湖水的意境,并陈列湖心亭碑记、老物件,展现历史轨迹;


一楼仍保留有平价早茶场,每周一早上还推出10元一位的早茶系列,回馈老茶友们。

品牌主理人戎新宇:
湖心亭在90年代的时候,是有早茶习惯的,就是一壶龙井,然后一个点心,我们把湖心亭重启之后,也把这样的早茶的套餐恢复了。一壶龙井,然后我们配了一个松月楼的素包,卖68块钱。就是为了唤起老上海的城市记忆,为了让更多的老客人回来。

我们在每周一还原到了10块钱,同样的68元的品质早茶,所以我们也是说(以前)那10块钱的早茶一位,我们在今天是亏钱的,但是我们依然也要做,我们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上海喜欢茶的老茶友,老客人,对湖心亭有情怀的人,能够再回到湖心亭。

除了用早茶场唤回老茶客
一楼还提供
年轻人喜欢的新品种
品牌主理人戎新宇:
一楼的话,最主要的其实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年轻化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用了很多的冰饮,用了一些调饮,然后我们也会用一些更加年轻化的器具,我们可能会用更多的玻璃器皿。其实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到湖心亭来。

二楼打造私密空间,涵盖评弹区、茶席区、VIP包房及茶器展示区,家具设计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八角展区灵感源自湖心亭飞檐,细节处处彰显匠心。


服务方面,提供文人风骨、非遗匠心、女王尊享三大非遗系列茶饮,传承非遗茶艺,配以精致茶点、潮趣周边,让在湖心亭喝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设计师 梁建国:
在上海的核心景区,那么有历史传承,还有烟火气的地方,我把他定义为整个城隍庙地区最有灵魂的地方。我们是在建构这个时代的美学,建构这个时代的生活需求,还有社会需求,还有美学需求。一进来,原有的碑,包括结构,房子的肌理关系,还是原来的。其实他是把那个时候的生活态度和今天我们想要的生活态度的一个新的对话。


记者:邱旭黎 邵林峰
来源: 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