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慢病患者需谨记,加强健康自我管理要做到这五点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尤其需要保持警惕,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以下五点是关键要点,请务必谨记:
1. "遵医嘱,规律用药,切勿停药或更改剂量:" "重要性:"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等)的治疗需要长期、规律地进行。自行停药或随意调整剂量可能导致病情波动甚至恶化,增加健康风险。 "行动:" 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果因为购药困难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方案,务必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专业建议。备足常用药品和急救药物。
2. "科学监测,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重要性:" 慢病患者本身基础疾病可能使他们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风险更高,进展也可能更快。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能及早发现异常,为及时就医争取宝贵时间。 "行动:"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关注体温、呼吸频率、有无咳嗽、气短、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了解自己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如有任何不适,特别是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3. "加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重要性:" 感染新冠病毒对慢病患者可能是致命的。做好个人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相关内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焦守广

4月1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2022年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专业领域首席专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所长郭晓雷在记者提问时介绍,慢性病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感染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应加强自我管理,做好疫情防护,预防感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和人员密集地方,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如若外出,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用手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二是加强健康监测。可配备家用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每天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血压在起床后、早饭前、排便后进行测量,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是130/80mmHg以下;如果居家期间出现一侧肢体麻木、视物不清、严重的头疼、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胸痛不适,尤其是夜间痛醒、不活动就胸痛不适、胸痛伴有出汗或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等情况,需要立即至医院就诊。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按要求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就医。

三是加强自我管理。遵医嘱选好药物并备足药量,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便停药;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有轻微不适时,可通过互联网医院或者电话问诊;若症状较为严重,应尽可能事先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开诊情况,提前做好预约和准备,全程佩戴口罩,尽可能缩短医院停留时间。

四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应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饮食方面: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兼食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少吃油腻、高盐、烟熏和腌制肉制品。运动方面:运动类型应当多样化,应该包含有氧、阻抗和柔韧锻炼。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的有氧活动。推荐健步走、慢跑等。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每周进行2-3天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柔韧锻炼,包括瑜伽、太极拳等,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机体平衡能力,减少老年患者以跌倒为代表的意外伤害。

五是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掌握科学的防控知识,了解权威新闻报道真相,不信谣,不恐慌。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以自己喜爱、可行的方式,如听音乐、唱歌、跳舞等方式放松心情。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