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调查丨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票货分离”新型经济犯罪手法调查

新华调查丨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票货分离”新型经济犯罪手法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骗税,严重破坏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骗税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一起涉及数亿元人民币的骗税大案,揭露了一种名为“票货分离”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
这起案件始于一起看似普通的手机液晶屏交易。一家名为“XX科技”的公司,表面上是一家合法经营的手机配件供应商,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税团伙。他们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骗取了巨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骗取国家税款。
“票货分离”手法的核心在于,犯罪分子在交易过程中,将真实的货物交易与虚构的货物交易相分离,使得发票与货物不符,从而骗取国家税款。这种手法的隐蔽性较强,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此次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多家公司相互勾结,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骗税网络,涉及多个省份,涉案金额巨大。
为了打击这种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国家税务总局和公安机关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情报研判等方式,发现了这一骗税线索。在掌握了确凿证据后,税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相关内容: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7月18日电 题:小小手机液晶屏牵出数亿元骗税大案——“票货分离”新型经济犯罪手法调查

新华社记者陈宇轩

近年来,一种以手机液晶屏为“道具”、利用非法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新型经济犯罪手法在部分地方出现,严重扰乱税收秩序。

2024年以来,公安经侦部门和海关缉私部门联合行动,打掉了一个专门从事“票货分离”犯罪的团伙。经查,该团伙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的手段,非法获取40多亿元进项税额,涉嫌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4亿多元。目前,相关嫌疑人已由湖南岳阳公安机关以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罪移送当地检察机关起诉。

小小手机液晶屏是如何成为骗税工具的?记者展开调查。

以生产手机屏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

2024年6月,黄埔海关缉私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中间商,把采购过程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倒卖给其他公司,从中非法牟利。“从2023年5月以来查处的多起类似案件来看,这些发票很可能被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犯罪。”黄埔海关缉私局民警范嵬说。

这是公安机关查扣的涉案手机液晶屏材料。(受访单位供图)

海关缉私部门顺线追踪,发现大量的线索指向位于湖南岳阳的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芯某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8月,在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第三分局协调下,黄埔海关缉私部门和湖南公安经侦部门组织专项行动进行调查。专案组研判,涉案公司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个以手机液晶屏产销为幌子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网络。

侦查结果显示,2020年以来,上述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高某某等人以少量生产手机液晶屏为幌子,通过支付“好处费”等方式,非法购买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海关完税凭证,制造大量生产手机液晶屏的假象;随后,同样以支付“好处费”的方式,从没有出口资质的手机液晶屏经销商手中“借”来货物以自身名义出口,从而骗取出口退税。

在掌握确凿充分证据后,2024年10月29日凌晨,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和黄埔海关缉私局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对高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同步开展抓捕,查扣涉案资金7500多万元。

三步打造虚假采购、生产、出口产销链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要合法获得出口退税,必须有真实的采购、生产和出口。但高某某等人采用的“票货分离”犯罪手法,以非法采购的发票和“借”来的货物,再配合虚假的“表演式”生产,虚构了一条包括采购、生产、出口环节的完整产销链条。

第一步,非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构货物来源。

办案民警介绍,在深圳某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大量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小商户并不需要向顾客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高某某团伙通过支付4%到6%不等的“好处费”,从这些小商户手中非法收购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

与此同时,一些从国外进口手机液晶屏的商户,在后续销售中不需要使用海关完税凭证。高某某等人如法炮制,以支付5%税点的方式,把这些商户要进口的货物以旗下两家公司的名义报关进口,从而非法取得原应属于这些商户的海关完税凭证。

“有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就能从票据上营造出他们在正常经营的假象,为后续骗取出口退税做准备。”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李敏说。

第二步,开设工厂“表演式”生产。

高某某交代,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他们在湖南岳阳设立工厂,名义上以出料加工方式开展手机液晶屏模组加工业务,实则只承接少量国内代工订单,以便虚报进出综保区商品的数量和金额,伪造产能数据。

“厂里雇佣了60多个工人,平时都是休息的,只有在需要接受各种检查等时刻,才过来‘表演’上一两个小时的班。”李敏说。

第三步,“借货出口”非法获取退税。

骗取出口退税的关键,是实际的货物出口。高某某等人发现,在深圳、东莞等地,一些经营手机液晶屏的商户没有出口退税的资质,高某某等人以每块液晶屏1元到2元的好处费,从这些真实货主手中“借”来有出口需求但在国内没有完税的货物,伪装成自己在岳阳工厂生产的货物出口,最终非法获得大量出口退税款。

让涉税犯罪无所遁形

这是公安经侦部门与海关缉私部门共同研判案情。(受访单位供图)

民警介绍,本案在公安部经侦局统筹推动下,经侦与缉私部门依托多方协作机制共同开展侦办,海关缉私部门发挥海关物流监管大数据和专业情报优势,公安经侦部门发挥调取资金流向方面的优势,双方共同开展线索研判,从高某某等人的蛛丝马迹中,最终发现了背后的犯罪链,开展联合行动全链条打击。

调查显示,从2013年到被抓获为止,高某某团伙先后在广东、江西、四川、湖南多地设立代工企业实施虚开、骗税犯罪,团伙内的多个成员同时还涉嫌走私犯罪。

近年来,各地曝光一系列虚开骗税类违法犯罪典型案件。记者梳理发现,尽管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设立“空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虚设交易环节等“套路”。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针对骗取出口退税多发的形势,2024年3月,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列举了“假报出口”的8种表现形式,为司法机关从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提供明确指引。此外,对于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相关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建设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公安机关提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犯罪严重扰乱税收营商秩序,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广大企业要坚持守法经营,切勿为追求利益而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