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一下,银行卡就被复制了?警方提醒!

是的,这种说法是"非常真实且危险"的。警方确实对此类风险发出了多次提醒。
手机贴膜,尤其是那些"带有金属膜、磁条或特殊涂层"的贴膜,确实存在复制银行卡信息的风险。原理如下:
1. "金属材质/线圈感应:" 一些手机贴膜为了增加硬度、防刮或实现特殊视觉效果(如金属拉丝),会加入金属成分。当你的银行卡(尤其是老式的磁条卡)放在贴有这种金属贴膜的手机旁边时,贴膜上的金属部分可能会干扰银行卡磁条的读取,从而在靠近的读卡设备(如某些NFC读卡器、特定类型的门禁卡读器等)的作用下,意外地“复制”或读取到银行卡的磁条信息。 2. "NFC功能:" 如果你的手机支持NFC功能,并且贴膜也干扰了NFC信号,可能会影响正常的NFC操作,甚至有被用于不正当读取信息的风险(虽然主要是针对芯片卡,但磁条信息也可能被间接读取或干扰)。
"警方和相关部门的提醒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注意贴膜材质:" 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金属成分、磁条或特殊导电涂层的手机贴膜。选择普通塑料材质或玻璃材质的贴膜相对安全。 "物理隔离:" 将银行卡与贴有特殊贴膜的手机分开存放,不要

相关内容:


江西九江有人用两部手机,没插银行卡就从ATM机里取了钱。

6月4日,警方接到线索,柴桑区某银行有涉诈资金取现。

监控里的年轻人戴墨镜口罩,操作两部手机——一部输内容,另一部贴在ATM机上,屏幕跳着代码。

民警猜,这是用NFC功能无卡取款。

本来NFC是银行的便民功能,银行卡贴ATM机就能取,可嫌疑人贴的是手机。

警方查银行记录,确认没插卡,取款用的是“虚拟银行卡”。

随后追踪到一辆广东牌照车,轨迹和作案时间重合。

没几天,在共青城市抓住吕某、刘某,现场搜出三部手机、三万五千元现金。

讯问里,两人交代有个境外上线,通过聊天软件发银行卡账号密码。

他们用手机装的恶意软件,把账号密码输进去,手机就变成了“复制卡”。

到ATM机前,贴一下手机,就能像插卡一样取款。

取完钱,把现金送到上线指定地点,赚点跑腿费。

上线的银行卡信息从哪来?

民警说,是在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用装有恶意软件的手机偷的。

比如有人在不安全的POS机刷卡,或者办不正规小额贷款,信息就被“扒”走了。

5月27日到6月4日,两人在九江多个地方转了80多万。

这是江西第一次发现这种作案手法。

省公安厅通报给各地公安和银监部门,部分银行已经关闭相关功能。

警方提醒,用银行卡时,密码要捂紧,ATM机或POS机输入时,得挡住周围。

技术本来是方便人的,就像家门装了密码锁,可要是密码被人听见,锁就成了摆设。

现在手机能当银行卡用,可要是信息被偷,手机就变成了坏人的“取款机”。

平时刷POS机,得看机器有没有异常,办贷款要找正规机构,别把银行卡信息随便给人。

嫌疑人用手机模拟银行卡,其实是钻了技术的空子。

银行的无卡取款功能,本来是给用户方便的,可要是被恶意软件利用,就成了盗刷的工具。

这次警方及时破案,也给银行提了个醒——新技术得有安全防护,不能光图方便。

说到底,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比什么都重要。

密码是最后一道防线,要是被人知道了,就算卡没丢,钱也可能被取走。

平时多留个心眼,别让坏人有机可乘。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