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急救中心的提示,预防猝死,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 "警惕心前区不适,及时就医:"
"注意:" 出现心前区(胸口)压榨感、疼痛、憋闷、烧灼感,或者向左肩、左臂、颈部放射,伴有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行动:" 不要忽视这些信号,即使症状轻微或短暂,也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或前往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硬扛或延误治疗。
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注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猝死的基础。需要关注:
"合理膳食:" 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但运动前应评估自身健康状况,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行动:" 主动管理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理想范围内。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相关内容:
![]()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据北京急救中心官网消息,如果经常熬夜,如果总是运动过量,如果已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要小心心脏性猝死。北京急救中心指出,在猝死的案例中,有很多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甚至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这种情况直接指向了都市亚健康一族,这个群体平均年龄不大,并不是很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而且他们长期处于紧张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身心俱疲,在运动、兴奋的诱因之下成为猝死的高危群体。北京急救中心提示,猝死高危群体的朋友们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魔鬼时间”专家认为,从凌晨到10∶00点这一段时间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被医学界称为“魔鬼时间”。因为人在睡眠中心率比较慢、血压较低,而在醒来时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而且体内水分流失了一夜,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因此,建议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常熬夜,而老年人则要学会“赖床”,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同时尽量不要在早晨锻炼。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便秘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戒烟限酒大量饮酒和大量抽烟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治疗原发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服药治疗,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持病情稳定。随身携带药品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也应随身携带写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病史的急救卡。(记者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