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些重要纳税新规和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税收政策是动态变化的,并且具体执行可能因地区和业务模式而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和变化:
"核心原则:依法纳税,公平税负"
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监管,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包括线上线下企业)在公平的税收环境下竞争,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利益。
"主要新规和变化点:"
1. "全面推行“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转变:"
"大数据监管:" 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以及第三方支付数据的分析,实现更精准的税收风险识别和管理。
"电子发票普及:" 强制或鼓励使用电子发票,通过电子发票的数据进行税收管理,追踪交易和纳税情况。这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也使得逃税难度加大。
2. "明确平台责任:"
"代扣代缴义务:" 税务总局明确,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与平台内经营者签订合同时,如果约定由平台企业或第三方支付企业代扣代缴增值税等税款,平台企业或第三方支付企业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信息报告义务
相关内容:
目前电商纳税相关新规主要是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信息,提升税收服务与管理效能,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 报告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平台域名、业务类型、相关运营主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名称等信息;未取得许可证的,应自从事互联网经营业务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 报送内容与时间:平台企业需在季度终了的次月纳税申报期内,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上季度收入信息。身份信息包括已办理和未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相关人员姓名、标识、地址等;收入信息包括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各类收入的总额、净额等。此外,税务机关开展涉税风险应对、税务检查时,有权要求平台企业提供合同订单、交易明细等涉税信息,平台企业应如实提供。
• 免予报送情形:平台企业按规定为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等涉税事项时,已填报信息可不重复报送。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收入信息,以及有关部门与税务部门共享的涉税信息,平台企业也无需重复报送。
• 信息保存与安全:平台企业应规范保存涉税信息,并对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税务机关将对获取的涉税信息依法保密,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法律责任:未按规定报送涉税信息的平台企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还可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另外,根据网络流传信息,个人店铺无执照,月收入≤10万或季度≤30万免税,超过则需缴税;个体或企业增值税季度≤30万免税;年销售额≤500万按1%,超过500万按13%等。但这些未在官方文件中明确,具体应以正式发布的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