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PPTV电视由创维生产的情况,确实反映了传统家电厂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转型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厂商沦为纯粹的“代工厂”,而是他们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和策略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来理解这个现象:
1. "产业链分工深化:" 现代家电制造高度专业化分工。电视等产品的生产涉及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供应、整机制造、营销、销售等环节。传统家电巨头(如创维)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经验和规模化效应,将部分产品线外包给专业制造商(如PPTV可能选择的生产商)是一种常见的、基于效率和市场策略的分工合作模式。这能帮助品牌方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生产成本,专注于核心的研发布局和品牌营销。
2. "策略性选择:" 创维作为一家大型家电集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技术(如OLED、AIoT)、供应链整合和全产业链布局。PPTV作为一个互联网电视品牌,可能更侧重于互联网运营、内容生态和用户连接。双方合作生产,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创维利用其制造优势为PPTV生产,PPTV则可以集中精力在产品定义、市场推广和用户服务上。
3. "并非“沦为”:" 将这种情况简单定义为“沦为代工厂”可能过于片面。对于创
相关内容:
在继乐视、小米、大麦等互联网企业入局互联网电视产业之后,“互联网企业跨界做电视”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在上月20日联想推出其互联网电视自有品牌“17TV”的当日,苏宁旗下的视频网站PPTV也推出了其首款智能电视——PPTV-50P。
众所周知,虽然PPTV身后站着苏宁,以此掌握了线上和线下两大渠道优势,但在硬件产品的生产方面,PPTV却不具备传统彩电厂商的天生优势。据悉,并无硬件研发和生产经验的PPTV在智能电视制造方面选择了由创维代工。

事实上,在电视机行业中,寻求由生产能力的代工厂进而实现贴牌生产电视机产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近日歌华有线刚刚发布的覆盖43-55英寸的6款智能电视产品中,其中2款便是由创维供应,另外4款则由海信供应。
而此前联想的智能电视产品则是由惠普代工生产,鹏博士推出的大麦电视是由冠捷科技集团和中新科技集团代工,就连号称电视机行业颠覆者的乐视超级电视也是由电视代工厂富士康负责生产。
显然,电视机产品的智能化不仅改变了当下彩电行业的布局,同时也改变了电视机产品的盈利模式。新晋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通过选择传统电视机厂商代工生产智能电视产品,不仅规避了其在产品生产力上的劣势,同时更多的将企业精力放置于互联网电视产品的增值服务方面,进而实现其多元化的盈利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