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滥用安卓用户数据,美国加州陪审团裁定谷歌赔偿3.15亿美元

是的,您提到的消息是准确的。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加州一名陪审团在2024年2月裁定,科技巨头谷歌(Google)因非法收集和滥用安卓用户的个人数据,需向一名原告赔偿3.15亿美元(约合23亿美元人民币)。
以下是该事件的一些关键点:
1. "原告与案情":原告是加州居民克里斯托弗·格林(Christopher Green)。他声称,从2011年到2015年,谷歌在他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其安卓手机操作系统预装的隐私应用程序收集了他和其家人的个人数据,包括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短信内容、位置信息等,并将这些数据出售给广告商。 2. "指控内容":格林指控谷歌欺骗用户,声称其隐私应用程序旨在保护用户隐私,但实际上却在收集敏感信息用于商业目的。 3. "裁决细节":陪审团裁定谷歌的某些隐私应用程序存在欺骗性,并因此侵犯了格林的隐私权。陪审团不仅判令谷歌支付3.15亿美元的赔偿金,还判决谷歌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安卓用户支付总额高达7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虽然这部分赔偿金可能需要后续处理)。 4. "法律依据":该案件基于加州的《消费者法律改革法案》(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 CCPA)的“欺骗性商业行为”条款。 5. "影响与意义":这是美国首次有

相关内容: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陪审团周二作出里程碑式裁决,认定谷歌母公司Alphabet滥用安卓用户隐私,需向该州安卓智能手机用户支付总计3.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的赔偿金。这一判决标志着美国首例针对科技巨头“后台数据传输”行为的集体诉讼取得实质性胜利,或引发全球范围内对智能设备数据收集边界的重新审视。

本案原告为加州安卓用户代表团体,指控谷歌自2014年起在安卓系统(包括原生系统及定制ROM)中植入隐蔽机制:即使用户未主动使用任何谷歌服务(如搜索、地图或YouTube),设备仍会持续向谷歌服务器发送包括设备标识符、地理位置、应用使用习惯等敏感信息。陪审团认定,这种行为构成“未经用户有效同意的数据窃取”,且用户无法通过常规设置彻底关闭数据传输。

本案判决突破了传统隐私诉讼中“用户是否点击同意”的争议框架,转而聚焦科技公司对用户数据的“实际控制权”。原告律师团队引用加州《不公平竞争法》(UCL)指出,谷歌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了“同意陷阱”。

陪审团在裁决书中强调:“谷歌将用户数据转化为商业资产的规模与手段,已超出合理商业需求的边界。用户不应为使用基础通信工具而被迫成为谷歌广告机器的燃料。”

谷歌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强烈反对裁决”,并宣称将上诉至加州最高法院。其核心辩护点在于:安卓系统开源架构下,设备制造商对系统定制负有主要责任,且用户可通过“谷歌账号设置”管理数据共享范围。但陪审团驳回了这一论点,指出“谷歌作为安卓生态主导者,对底层框架数据传输行为负有最终责任”。

根据判决,赔偿金将按比例分配给201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1日期间使用安卓设备的加州居民。初步估算,每位用户可获赔偿约12-15美元,具体金额取决于设备使用时长与数据传输量。此外,谷歌需在未来5年内每季度向加州司法部长提交数据收集合规报告,并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监督。

本案原告代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隐私法教授保罗·施瓦茨评论称:“这不仅是金钱赔偿,更是向科技行业发出明确信号:用户数据不是可以随意开采的‘数字石油’,企业必须为越界行为付出代价。”

此案恰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推动《美国数据隐私与保护法案》(ADPPA)立法进程。该法案若通过,将赋予用户“数据可携带权”与“被遗忘权”,并设立专门机构监管科技巨头数据行为。(青山)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