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通常是由多片布片缝併而成, 下图的洋装, 即由8片布片缝製而成. 该图是取自COL 3D服装设计软体. (3D服装设计软体还有 VStitcher , Marvelous Designer)
(图一: 取自CLO 3D)
有了该款衣物的版片, 接着要有该款所需投产的颜色/尺寸/件数, 取得这些数据, 就能进入排马克图的作业, 当然, 不同的尺寸要先对版片进行放缩, 以取得各尺寸的版型(纸型).
排马克图就是将版片排列在布宽範围内, 成衣製造业, 减少原布料的浪费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因为布料费用一般佔原料成本的6~7成. 算出最省布的用码量是一项专业的技巧.
市面上排马克图的相关应用系统有 Optitex CUT PLAN , Gerber AccuPlan.
(图二: 排马克图)
先提成衣打版与排马克图, 有利于製衣业产品结构的说明, 製衣业还有那些特殊之处? 这裏引用2篇前辈先进的文章,
製衣业用的系统和其他製造业的有些什么不同?(一)
製衣业用的系统和其他製造业的有些什么不同?(二)
製衣业的产品结构为矩阵式, 与一般常见的树状结构较为不同, 那么一般製造业ERP可以用来建立成衣的产品结构吗? 不考虑时效性, 当然还是建的进去, 只是相当不实用.
接着, 使用一款曾使用的成衣系统, 进行主料配色用量的操作说明, 见(图三)
1.浅黄底栏位为成衣色, 即该款式共要生产9个颜色的衣服
2.浅蓝底栏位为衣服(版片组)的部位, 这裏2个部位, 分别为大身与滚领条, (注意:图中将部位拆成2组)
3.白底栏位为该色成衣的该部位要使用什么颜色的"布". 这裏配的是布色
(图三: 部位配色)
4.将这个款式需要使用的布种挑选进来, 这时有人会问到, 布的颜色呢? 在步骤(3)填入颜色了
(图四: 挑入布种)
5.将(4)的布种与(2)的部位进行连结并且填入用码量, 这时就可说明, 为何要将(2)拆成2组, 因为第2组的布种不同. 也就是(图三)ID06与ID07这2色使用的布种是LS10511-18, 其他颜色使用的布种是LS10507-1
(图五: 部位用量)
製衣的产品结构分为主料(面料)与副料(辅料), 副料有机会再谈.
这套成衣系统的设计有几点不太理想,
A.布种配色: 我们的思考逻辑通常是这款式会使用到那些布种, 这些布种分配在那些部位, 这些部位是怎样的配色, 但这套系统并未有很好的连结, 要直接在系统上进行主料配色, 难度较高.
B.用码量: 一个款式通常是多尺码, 为了降低损耗, 排马克图会有S.M.L一张马克, XL.XXL另一张马克, 换言之, 就是S.M.L的用码量与XL.XXL不同, 但这套系统的用码量并未区分尺码.
***2020-03-03修正:此系统是可以拆分尺码入用码量的, 未细心测试各项功能, 为此感到抱歉.
因此需计算出总用量后, 再反推单件用量后再输入系统, 看到问题了吗? 不是系统算出用量, 而是由人计算出结果反填.
现今的客户改订单量已成常态, 当某一尺码的件数有调整, 系统只修改客户下单量, 忘了重算平均用量回填, 此时系统的採购量会有出入
为了让使用者能直接在系统上作业, 将布种配色作业调整为(图六), 那些布种使用在那些部位, 与colorway对映的布色是什么, 能较直觉的操作
(图六)
用码量也拆分到各个尺码, 如此应能符合大部份製衣业的需求
(图七)
作者: 黄士钊 (email: stephen3342@gmail.com)
-------------------------------------------[ 补充资料 ]
成衣输入需产出成品量, 画面如下
实际资料如下
以矩阵方式输入资料, 可有效缩短系统操作时间.
每个Item都有自己的产品结构, 而大部份的产品结构资讯是完全相同, 听闻有系统採用EBOM複製后再进行各别ITEM的调整, 使用者体验不如专为製衣业而生的系统
下图为主料配色用量表, 即为产品的主料结构, 要判别该系统是否符合裁片式成衣製造使用, 只要能将下图的资料填入, 应已可向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