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闻报导张韶涵与父母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到后来好像变成罗生门,这边说有养,那边说没给过一毛钱…不知实情如何,但我觉得像是一场闹剧
虽说奉养年迈的父母是应该的,但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是能走、能说,还能打的父母,理直气壮地要求女儿奉养。
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足够?
我对于「养儿防老」这观念一直存在疑问
邦友们,你们生养小孩,是为了老年有所依靠吗?
我们常听到连续剧有类似的话出现──「我为你牺牲那么多」、「茹苦含辛拉拔你长大」,下一句是什么?「你怎么可以丢下我不管」、「你现在翅膀长硬了…」
之前听一段话,觉得有道理。
「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在付出的当下,就已经获得回报了。」
那些嚷着「当年我多么地辛苦」、「为了你,我牺牲了工作/更好的对象/睡眠/健康…所以你怎么可以不 养我/给钱/听话/考很好的成绩…回报我」的父母,我建议从现在起就不要再犠牲了。
因为子女的回馈不如预期,倒未必是「真心换绝情」,也可能是父母对子女的回馈抱有过高的期待。
其实关于老后的种种,我问过自己很多遍,例如:
如果年老行动不便时,没人在身边照顾怎么办?
没钱怎么办?
倚在门前,半天没个鬼进门,很凄凉怎么办?
这么来回辩证着,发现如果生养子女能够解决以上问题,那么生了一窝孩子的人应该是最有保障的,但实情呢?
我认为,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是最没有保障的。
担心身体不健康,从现在起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担心钱不够用,养孩子更花钱吧?
年纪大了,没有子孙承欢膝下,很凄凉?靠别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表示日子是被别人安排的,同时,自己也在左右着别人的生活,没必要。
年老寄望有子女陪伴与照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但有些父母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支配孩子的人生。
例如高中有个同学想念商学院,但父母强烈要求读法律系。于是她无奈填了法律系。另一个同学想念文学,但父母认为他明明有能力考上医学院,怎么可以「浪费」,也只好填医学院了。
然而,孩子虽然来自父母,但终究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
孩子的成就,不等于父母的成就。孩子的收入,不等于父母的收入。孩子的人生,不等于父母的人生。
这样拉拉杂杂写了一堆,好像仍然无法清楚表达内心想法。总之我觉得若是辛苦地生养小孩,只为了保障老年生活、企图支配他们的人生,甚至规定一个月要拿多少钱回来,不然就是不孝…这类的人,不如现在就打消生小孩的念头。
快过年了,不少已婚有小孩者,精算着给孩子买些保暖又漂亮的衣服、开学学费又多少、红包怎么应用…
其实想想是不是光想到孩子满足的笑容就嘴角上扬了呢?这就是付出的回报呀!
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想法,今年发红包时,想像孩子长大后,展翅追寻自己的人生,一年没回来看父母几次,可能也没有余力谈什么奉养,搞不好身为父母,还要帮他调头寸…
那么,你还愿意爱他吗?
如果不能平衡,改变作法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