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税”的上线,意味着电子商务领域的税收征管正在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于电商网店来说,缴税不再是可选的,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具体如何缴税,主要取决于网店的"性质(个人卖家 vs. 企业/个体工商户)"、"规模"以及"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以下是一般性的指导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 确定自身纳税身份和类型"
这是缴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电商经营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属于哪种纳税主体:
1. "个人卖家 (Personal Seller):"
"标准:" 通常指以个人身份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年应税所得额不超过一定标准(目前是每年6万元人民币,即月均不超过5000元),且主要依靠这部分收入生活。
"主要税种:"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
"征收方式:" 可能由平台代扣代缴,也可能需要自行申报。
2. "企业/个体工商户 (Enterprise /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
"标准:" 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例如,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或年应税所得额超过一定标准),或者虽然规模不大但选择注册为个体工商户进行经营。
"主要
相关内容:
所谓的“电商税”并不是一个新设立的税种,它本质上就是把电子商务活动纳入到现有的税收体系中,让电商经营者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来履行纳税义务。
由于电商交易具有数字化、虚拟化、跨地域等特点,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些挑战,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电商税收的监管和执行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健全和税收征管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商税收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在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鼓励创新、推动行业快速成长,相关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宽松空间。但随着电商市场逐渐成熟,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许多电商经营者利用监管漏洞,进行刷单、虚构交易等行为来逃避税收。
同时,线上线下税收的不平衡,使得实体商家在与电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等多部涉税法规的出台,税务部门能够通过与电商平台的数据对接,精准获取电商交易的详细信息。这使得电商税收征管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大大降低了税收征管成本和难度。
平台内大部分经营者都是中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可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政策。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平台内从业人员,在扣除减除费用和专项附加扣除后,也基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仅需缴纳少量税款。所以《规定》出台后,这类企业规范税务申报,税负依然不会变化。
但还有部分销售额很大的电商企业,在之前监管宽松的时候,靠一些不合规的操作隐匿收入,实际并没有怎么缴税。而这类企业因为少了部分税收上的成本,所以产品价格可以比其他企业更低。《规定》实施后平台需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等涉税信息。这类企业将面临要不合规经营但利润降低,要不就铤而走险。

面对新规带来的重重挑战,企业并非毫无招架之力。企业可以关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季度30万免征增值,小微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内减按5%征收。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优惠,一年450万内,个税0.3%,综合税负2%左右,都是可以去申请的。
如果企业的纳税体量非常大,那么可以考虑产业园区的产业扶持计划,扶持80%起步,地方招商引资,招引注册的企业,纳税100万,地方补贴40万,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保证业务真实,进销项匹配!

关注我,了解更多财税风险。有以下方面问题可以咨询小编:
1、企业增值税高;
2、企业无票支出多,利润虚高,企业所得税重;
3、企业外部劳务人员、临时工的薪资发放;
4、发票代开,个体户优惠等业务;

版权申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