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这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看法无所谓对错, 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 都属于言论自由的範围, 我希望能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首先我们来分析看看法兰克这个人, 我们有的线索只有他在本邦的活动纪录, 所以如果分析的结果与法兰克本人不符, 还请法兰克大人多多包含.
我们可以看看他早期的分享, 其实有很多对专案管理来说是很不错的概念, 在这个时期, 他可能是希望以他的专业, 先为大家建立一些专案管理的基础概念, 让大家先对专案管理的内容有所了解, 再进一步对专案管理产生兴趣, 然后想要有对专案管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这就达到他初步的目的了, 但是下一步就比较困难了, 就是要如何把慾望转换成商机, 此时他的发言就变的非常的商业化了, 造成这样的变化也有几种可能, 第一, 这完全在他的计画之中, 只是时间点到了, 该这样做了, 第二, 之前的效果不彰, 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所以他必须要下点猛药, 看看能否改善业绩, 第三, 就是他的身分被拆穿了, 让他不得不改变他的发言方向, 其实他一直都是用本名在发言, 只是大家都没注意他的ID (frankmclin= frank+m. c. lin), 虽然在他第一篇发言我就已经看出这件事了, 但是我想观察看看别人是怎样在运作这样的事情, 看看他与邦友是如何在互动的.
如果以广告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我认为是成功的, 第一, 成本很低, 只花了一点点的打字时间, 第二, 成功引起了话题, 不论是正面与反面的评价, 我认为都达到了广告的效果, 反面评价的人反正不是他的计画客户群, 说不定还能帮他争取同情票. 因为广告的重点是要引起话题, 让大家有深刻印象, 我想以这个角度看, 他应该是成功的.
至于广告实际的效果呢?? 我想只有他本人知道了.